Amazon vs Alibaba

不好意思亚马逊,这在中国可行不通

不好意思亚马逊,这在中国可行不通

在阿里巴巴和京东的步步紧逼之下,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在2019年关闭了其中国国内市场平台,转向国际电商业务。

杰夫·贝佐斯(Jeff Bezos)只是吃了亏的众多西方企业家中的一员:驰骋沙场的西方企业在中国市场也依然会一筹莫展

直到最近几年,我们才开始谈论BATX(百度,阿里巴巴,腾讯,小米,现在应该是华为了)与GAFAM(谷歌,亚马逊,脸书,苹果,微软)之间的竞争。然而,鲜有西方巨头能够成功扎根中国市场。在发掘中国市场巨大潜力的同时,也该认清是否有陷阱需要避开。

发展中国业务?起步需谨慎,维稳别落伍!

亚马逊在国内的起步就晚于阿里巴巴和京东。后者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推出了各自的市场平台。当阿里巴巴和京东已经建立起并巩固了各自用户群体时,亚马逊才刚刚步入中国市场。为了快速起步,亚马逊以 7500万美元收购了中国本土网站Joyo.com,但也很快就在竞争对手前黯然失色。直到2011年,亚马逊才真正将该网站重命名为亚马逊中国。

在快速发展的中国,反应速度至关重要!

电子商务和市场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物流系统的发展。中国本土电商或是通过外部合作伙伴或是开发内部解决方案,迅速建立了高效的物流网络。阿里巴巴和京东致力于扩大物流覆盖面,甚至涉及了中国内陆的偏僻地区,但亚马逊显然未能应对这一挑战。淘宝大多免运费,而京东在中国各地设有700多个仓库,保证24小时市内交货,偏远地区48小时交货。反观亚马逊,订单金额至少为200元人民币(26.5欧元),才有资格享受标准免费送货服务。

在意识到其送货服务效率低下,价格昂贵的问题之后,亚马逊于2015年决定在天猫上开设旗舰店。阿里巴巴禁止百度收录其网页,鼓励消费者使用其站内搜索引擎,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流量来源。因此亚马逊这一决定几乎是被迫采取的:即使这一决定可能会损害亚马逊的品牌形象,但是由于谷歌在中国不可用,亚马逊很难通过其他平台获得流量。

阿里巴巴真的可以“杀死”亚马逊吗?

想要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成功,一家公司或是需要发展本地化业务,或者拥有像Airbnb或可口可乐这样的资源,将自身的发展模式推广至全球!在美国或欧洲取得成功的经济模式不一定适用于中国。同样,在中国运作的经济模式不一定在欧洲或美国行得通!尽管拥有与Airbnb或可口可乐相匹敌的资源,但阿里巴巴能够通过自身发展模式,真正将亚马逊“打回原形”吗?